我们认为市场正在进入调整期,更直白一点说短期内市场的赚钱效应在消退,这么说的理由是自去年年尾开启的行情逐渐形成的主线基础正在松动。从春节假期后算起人工智能无疑是最吸引眼球的板块,高额成交量推动短时间内快速拉升,但人工智能这种题材炒作的风格不是行情的基础,应该说是市场风险偏好上升后的产物,如此耀眼夺目就好像是A股的面子。
行情主线不是第一天就出现的,从去年11月开始的反弹行情期间出现的板块切换都逃不开一条线索,就是三年疫情终于画上句号,无论是一开始的零售旅游以及全程参与的白酒都是经济复苏预期在A股市场的映射。
其实市场最大的共识隐藏在房地产下,房地产指数在经历高歌猛进的11月后就陷入沉寂,市场对地产开发商在23年的增长抱有疑问,但认可地产配套产业链在中短期的爆发,特别是在需求被压抑了三年之后。翻一下家电、建材、轻工制造行业内公司的表现,在过去几个月里体量大、链条长的优势慢慢显现,最后形成合力逐渐成为行情主线,也可以称为市场的里子。
回到当下,我们最近几天都在讲缩量会让人工智能的热度无法维系,而现在已是强弩之末,所有巨量推动的题材行情都无法逃脱这个轨迹。而另一边复盘地产配套链有个问题需要注意,板块内的强势个股在近80天的上涨中已经明显走到三浪末尾的迹象,而一些之前偏弱的个股在最近一周时间有快速补涨的态势。
可以说A股的面子和里子都已经走到阶段高点,未来一段时间如果没有新生力量衔接市场则会出现热点真空,指数应该会有一定程度的调整。市场的确需要时间来梳理中长期的行情逻辑,两会和之后的一季报发布期是个好的时间窗口。